铜箔表面氧化,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二)
发布时间:2024-11-13点击:1961
阳极板上边沿屏蔽
阳极板上边的边沿没有屏蔽,气温高时铜箔表面极易氧化。
所谓屏蔽就是在阳极板上沿垂直贴上一条宽度为60—80毫米左右,长度与阳极板水平长度相同的纯钛的、或朔料的板条,屏蔽的作用使阴极辊进入电解液里的一瞬间不导电,用电解液把阴极辊表面吸附的气体排走。
因为钛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够强烈地吸收气体(氧气、氮气、氢气等),生箔机里的电解液在即将流出极间时,液体内的氧气泡数量是***多的,此时阴极辊表面聚集的气泡可能是***多的,所以在阴极辊表面刚进入生箔机电解液时不要让它沉积铜,让电解液先把阴极辊上的气体冲洗掉,避免铜箔氧化。
阴极辊在进入电解槽之前,表面可能吸收了一定量气体,气温越高吸气量越大,阴极辊进入电解液后表面应呈现出纯金属钛氧化膜,表面不能存在气体。这样生箔就不易氧化了。
阴极辊磨辊抛光
阴极辊在电解槽里使用时间长了,表面的有机膜和氧化膜厚度增加了,铜箔易氧化,甚至铜箔从阴极辊上剥离下来时已经氧化了。当阴极辊在电解槽里生产了一定时间,必须进行抛光磨辊,临时停槽超过4个小时,重新开槽时也要进行磨辊或抛光,否则生产出来的铜箔表面极易氧化。
阴极辊表面氧化膜厚可能影响阴极极化,造成氢和一价铜的析出,使铜箔光面发乌,没有金属光泽。从生产实际情况看阴极辊生产时间长了,铜箔出现氧化,还是阴极辊表面是有机膜影响大,还是氧化膜影响大,还需要后来者深入研究,实际测定,早日解开这个谜团。
阴极辊表面温度低阴极辊表面温度低,可能影响阴极极化,导致阴极析氢,因为这种情况不单是铜箔表面氧化,有时还造成铜箔出针孔。
这说明阴极辊表面温度低肯定存在析氢现象。阴极析氢,形成氢电位,导致过电位降低,引起一价铜的析出,在铜箔光面形成暗红色的铜粉。
所以,阴极辊在送电生产之前,一定把表面温度升上来,达到工艺要求再开始送电生产,这样才能保证铜箔表面不氧化,不出针孔。否则生产的铜箔是废品,浪费能源和资源,白费力。
电解液氯离子含量过高
向电解液里加硫尿时,一般需要同时加入氯离子进行平衡,如氯离子添加量过高,在阴极表面会生成氯化亚铜膜阻碍铜离子吸附。影响吸附的铜原子在阴极表面扩散,会导致不溶氯化亚铜的形成并夹杂于晶界间,使铜箔粗糙。
氯离子含量过高影响阳极极化,影响铜箔结构结晶取向和外观,出现这种情况铜箔不单氧化,还伴随着铜箔粗糙,枝状晶增多,长铜刺。解决的方法,是适当增加有机添加剂。
或停产向电解液里添加过量的硫脲,进行较强烈的搅拌,当温度降至30度时向电解液里加入双氧水,进行搅拌。再加入颗粒状活性炭,之后把活性炭过滤出来,这样可以去除一些氯离子,有机物也能去除大部分。加入双氧水后电解液成绿色,当加入活性炭搅拌后电解液变成蓝色。
挤液辊表面不平整
挤液辊、挤水辊有凹坑,或直径大小有较大差异,造成其与阴极辊上的铜箔表面接触的不均匀。有的地方接触到了,有的地方没有接触到,使铜箔表面挤液、挤水不均匀,造成铜箔表面各个部位存留的液量多少不均匀。
铜箔表面存留液量的多少,造成对铜箔表面腐蚀强度不同,色泽不同,存留液量多的地方铜箔易氧化变色。铜箔表面粗糙状态不同,造成铜箔挤液的效果不同,引起表面腐蚀状态不同,色泽不同。
液量多的地方腐蚀时间长易氧化,液量少的地方腐蚀时间短不氧化,铜箔表面氧化程度不同颜色不同。挤液辊存在这种问题还易造成灰、蓝色酸道;挤水辊存在这种问题易造成黑色或深灰色的水道。出现这种问题,只能对挤液辊、挤水辊进行精磨,表面平整了,达到技术要求了再用。这种磨床和磨轮的精度要求极高,没有特殊的设备和方法是磨不了的。
溅、滴酸鄂
如果铜箔表面溅、滴上电解液或硫酸水溶液,铜箔收卷后印在光面上是一个圆形的兰色的痕迹,液量多痕迹大,液量少痕迹小,人们把这种痕迹称为“酸鄂”。如果是水溅、滴在铜箔表面形成的痕迹称为水鄂,水鄂在铜箔表面上的位置不同颜色也不同,在铜箔卷中心位置颜色浅,在边部颜色深,可能与接触空气的多少有关,铜箔车间空气中含有酸气。
铜箔上溅、滴的液量多,鄂迹面积大,溶液的酸浓度高,颜色深,有的成了紫红色。在表面处理线上是很难处理掉的。所以,生产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大意失荆州啊!
文章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