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99.99%纯铜的主要流程
发布时间:2025-08-13点击:174
核心步骤:电解精炼
原料准备 - 阳极板:
原料通常是经过初步冶炼(如熔炼、吹炼、火法精炼)得到的粗铜(纯度约98.5-99.5%)。
这些粗铜被铸造成厚实的阳极板。阳极板中通常含有金、银、铂、钯等贵金属以及硒、碲、砷、锑、铋、铅、镍、铁、硫、氧等杂质。
电解槽配置:
电解液: 主要成分是硫酸铜溶液和硫酸。硫酸提供导电性并防止铜盐水解。
阴极: 使用非常薄的纯铜片(称为“始极片”)或不锈钢、钛等惰性材料制成的母板作为阴极基体。高纯度的铜将在阴极上沉积。
阳极: 悬挂待精炼的粗铜阳极板。
多个阳极和阴极交替排列在电解槽中,浸没在电解液中。
电解过程:
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通入直流电。
阳极反应: 粗铜阳极板中的铜原子失去电子,氧化溶解成铜离子进入溶液。同时,比铜更惰性的杂质(如金、银、铂族金属、硒、碲)不会溶解,而是以固体颗粒的形式从阳极脱落,沉到槽底形成阳极泥。比铜更活泼的杂质(如铁、锌、镍、砷、锑)会溶解进入电解液。
阴极反应: 溶液中的铜离子在阴极获得电子,还原沉积成高纯度的金属铜。在理想的条件下,只有铜离子能在阴极优先沉积,因为铜的标准电极电位较高。非常微量的贵金属离子如果进入溶液,由于其浓度极低且沉积电位与铜不同,通常不会在阴极析出。
控制条件: 严格控制电解液成分(铜离子浓度、酸度、添加剂浓度)、温度、电流密度、极间距等参数至关重要。添加胶质(如明胶、硫脲)或氯离子等添加剂有助于阴极铜沉积得更加光滑、致密,减少树枝状结晶和杂质夹杂,提高纯度和物理质量。
阴极铜收获:
电解过程持续数天到十几天。当阴极上的铜沉积达到足够厚度(几毫米到厘米)后,取出阴极。
如果使用母板,将沉积的纯铜薄片(阴极铜)剥离下来。
这些剥离下来的铜片就是电解精炼得到的高纯度铜(通常纯度可达99.95%-99.99%)。
电解精炼后的进一步提纯(可选,用于更高纯度或特定要求)
虽然电解精炼本身通常就能达到99.99%,但对于某些应用(如半导体靶材、超导材料)或为了确保更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有时还会进行后续处理:
区域熔炼:
将电解铜棒缓慢通过一个狭窄的高温熔区。
杂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凝效应)。当熔区移动时,杂质会被“扫”到铜棒的一端。
多次重复此过程,***终切除富含杂质的末端,得到纯度极高的铜(可达5N, 6N甚至更高)。这种方法特别有效去除溶解在铜中的氧、硫和某些金属杂质。
真空熔炼/真空感应熔炼:
在真空环境中熔炼电解铜。
低压环境有助于去除溶解的气体(如氢、氧、氮)以及易挥发的金属杂质(如锌、镉、铅、镁等)。可以进一步降低气体含量和某些痕量杂质。
其他方法:
电解精炼二次精炼: 将一次电解得到的阴极铜作为阳极,再进行一次电解精炼,进一步去除残留的微量杂质。
电子束熔炼: 在超高真空中用电子束轰击熔炼铜,有效去除易挥发杂质和气体。成本较高。
杂质去除的关键点
贵金属和硒碲: 主要富集在阳极泥中,可从中回收,是重要的副产品。
活泼金属杂质: 溶解在电解液中,会逐渐积累。需要定期抽出部分电解液进行净化(如电积脱铜、结晶脱铜、萃取等),去除这些杂质,补充新鲜电解液,维持电解液纯度。
氧、硫、气体: 在火法精炼阶段和真空熔炼/区域熔炼阶段被有效去除。
其他金属杂质: 通过电解过程的选择性沉积(杂质不沉积在阴极)以及后续的区域熔炼/真空熔炼去除。
总结提炼99.99%纯铜的主要流程
原料准备: 粗铜(~99%)制成阳极板。
核心提纯: 电解精炼 - 粗铜阳极溶解,高纯铜在阴极沉积(纯度达99.95-99.99%),贵金属等进入阳极泥,活泼金属进入电解液。
电解液管理: 持续净化电解液,去除积累的杂质。
(可选)深度提纯: 对电解阴极铜进行区域熔炼和/或真空熔炼,去除痕量气体和金属杂质,达到或超过99.99%纯度,或满足特定低气体含量要求。
因此,电解精炼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99.99%纯铜***主要、***经济有效的方法。 区域熔炼和真空熔炼则是为了达到更高纯度或特定应用要求而采用的补充手段。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